普通討論
https://docs.google.com/document/d/1_URjcWwQy37SFFlRq79lFuqjZ0lGCQyFfeW0QSROt4o/edit?tab=t.0
水飛薊(Silymarin)對脂肪代謝的影響主要來自它的保肝與抗氧化作用,間接改善肝臟處理脂質的能力:研究顯示,水飛薊能抑制肝細胞脂質蓄積,降低脂肪肝的發生率。改善代謝狀態 在糖尿前期合併脂肪肝患者中,搭配地中海飲食可顯著降低肝功能指數(ALT、AST)並改善血糖控制,顯示它對代謝症候群也有幫助。促進脂質處理效率 健康的肝臟能更有效合成、分解與輸送脂肪,間接提升脂肪代謝能力。
簡言之,水飛薊不是直接燃燒脂肪的成分,但透過保護肝臟與改善代謝環境,可幫助身體更有效地處理與代謝脂肪。根據傳說,聖母瑪利亞在餵乳的時候不小心滴了一滴在這種植物上,所以其汁液才會變成乳白色,故名乳薊。
水飛薊 (Milk Thistle) 含有水飛薊素 (silymarin),具有保護肝臟、促進新陳代謝、降低血脂等功效,間接有助於脂肪代謝。 水飛薊素可以保護肝細胞膜、增強肝臟的抗氧化能力,並降低肝臟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含量,從而改善脂肪肝的狀況。
降低肝臟脂肪含量 :
水飛薊素可以降低肝臟中甘油三酯和膽固醇的含量,改善脂肪肝的狀況,並可能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膽固醇水平產生積極影響。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成書於1765年,為清代名醫趙學敏所著。該書是在《本草綱目》刊行100餘年後,為撿拾《本草綱目》之遺而作,堪稱其續篇。全書共10卷,依據《本草綱目》體例分為水、火、土、金、石、草、木、藤、花、果、穀、蔬、器用、禽、獸、鱗、介、蟲等18部,收載藥物921種,其中新增藥物716種,對《本草綱目》修訂補充的藥物161種,其餘為附述的一些藥物。趙學敏,(約1719~1805),字恕軒,號依吉,錢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清代著名醫學家。其年輕時,無意功名,棄文學醫,對藥物特別感興趣,廣泛採集,並將某些草藥作栽培、觀察、試驗。博覽群書,凡家藏星曆、醫術、藥學之書,無不潛心研究,每有所得,即匯鈔成帙,積稿數千卷。家有“養素園”,為試驗種藥之地,以察形性:有“利濟堂”,是診病療疾之所,兄弟寢食其間,治療多效。族人趙柏雲為走方醫,出所用有效方授之,學敏又合平生所錄奇方,著成《串雅內編》、《串雅外編》(1759撰)各四卷,其一千眾條方或法。乾隆三十(1765年),又成《本草綱目拾遺》10卷。《本草綱目拾遺》中提到:「水飛薊,益肝健脾,疏通肝鬱。」據說在歐洲古代,有一位農夫因過度勞動而身體乏力,飲用水飛薊泡水後恢復了活力。《隨息居飲食譜》記載:“飛薊清飲,養肝理氣,潤燥清神。”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記載:“薊與菊陳合飲,清肝明目,疏氣利膽。”
做法:將水飛薊與菊花、陳皮一同放入杯中,加開水沖泡10分鐘後飲用。
水飛薊排骨湯
材料:水飛薊10克,排骨300克,胡蘿蔔50克,生薑3片,清水適量
做法:排骨焯水後與水飛薊、胡蘿蔔、薑一同放入鍋中,加水燉煮1小時,調味後食用。
來源:《藥膳正要》記載:“薊與骨湯,溫而益氣,疏肝解鬱。”
注意事項
⛔ 水飛薊性涼,脾胃虛寒者應慎用;
⛔ 孕婦及兒童需遵醫囑使用,避免自行服用。